美元兑人民币(USDCNY) 7.2886
欧元兑人民币(EURCNY) 8.3893
港元兑人民币(HKDCNY) 0.9398
澳大利亚元兑人民币(AUDCNY) 4.6773
英镑兑人民币(GBPCNY) 9.7466
阿联酋迪拉姆兑人民币(AEDCNY) 1.9857
阿根廷比索兑人民币(ARSCNY) 0.0068
玻利维亚诺兑人民币(BOBCNY) 1.0539
巴西雷亚尔兑人民币(BRLCNY) 1.2558
加拿大元兑人民币(CADCNY) 5.2743
瑞士法郎兑人民币(CHFCNY) 9.009
智利比索兑人民币(CLPCNY) 0.0075
美元兑人民币(USDCNY) 7.2886
欧元兑人民币(EURCNY) 8.3893
港元兑人民币(HKDCNY) 0.9398
澳大利亚元兑人民币(AUDCNY) 4.6773
英镑兑人民币(GBPCNY) 9.7466
捷克克朗兑人民币(CZKCNY) 0.3353
丹麦克朗兑人民币(DKKCNY) 1.1246
印尼盾兑人民币(IDRCNY) 0.0004
印度卢比兑人民币(INRCNY) 0.0856
日元兑人民币(JPYCNY) 0.0517
韩元兑人民币(KRWCNY) 0.0051
哈萨克斯坦坚戈兑人民币(KZTCNY) 0.014
美元兑人民币(USDCNY) 7.2886
欧元兑人民币(EURCNY) 8.3893
港元兑人民币(HKDCNY) 0.9398
澳大利亚元兑人民币(AUDCNY) 4.6773
英镑兑人民币(GBPCNY) 9.7466
缅元兑人民币(MMKCNY) 0.0026
澳门帕塔卡兑人民币(MOPCNY) 0.9126
墨西哥比索兑人民币(MXNCNY) 0.3698
马来西亚林吉特兑人民币(MYRCNY) 1.6636
挪威克朗兑人民币(NOKCNY) 0.7013
新西兰元兑人民币(NZDCNY) 4.3706
美元兑人民币(USDCNY) 7.2886
欧元兑人民币(EURCNY) 8.3893
港元兑人民币(HKDCNY) 0.9398
澳大利亚元兑人民币(AUDCNY) 4.6773
英镑兑人民币(GBPCNY) 9.7466
巴拿马巴波亚兑人民币(PABCNY) 7.2939
秘鲁新索尔兑人民币(PENCNY) 1.9619
菲律宾比索兑人民币(PHPCNY) 0.1288
瑞典克朗兑人民币(SEKCNY) 0.7648
新加坡元兑人民币(SGDCNY) 5.5897
泰铢兑人民币(THBCNY) 0.22
美元兑人民币(USDCNY) 7.2886
欧元兑人民币(EURCNY) 8.3893
港元兑人民币(HKDCNY) 0.9398
澳大利亚元兑人民币(AUDCNY) 4.6773
英镑兑人民币(GBPCNY) 9.7466
土耳其里拉兑人民币(TRYCNY) 0.1908
新台币兑人民币(TWDCNY) 0.2247
乌拉圭比索兑人民币(UYUCNY) 0.1726
越南盾兑人民币(VNDCNY) 0.0003
南非兰特兑人民币(ZARCNY) 0.389
新闻图片1357
特朗普加征关税信息汇总追踪(持续更新)
特朗普长期以来一直提倡征收进口关税,作为谈判交易和报复他认为“剥削”美国的国家的手段。特朗普的第二届任期关税反映了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升级。2025年2月,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正式拉开帷幕,一系列关税措施已逐步落地。以下是对特朗普关税政策的时间线整理: <iframe src="https://www.canva.com/design/DAGjlryJUPQ/Zv4WvaUkKkGQkDoZ_s-LvA/view?embed" width="880" height="550" allowfullscreen=""> </iframe>2025 年 4 月 17 日更新:针对美国将中国进口美国商品的关税提高至 245%,中方表示此举充分暴露了美方将关税工具化、武器化已经到了毫无理性的地步。中方此前已就美单边加征关税多次阐明立场,对于美方这种毫无意义的关税数字游戏,中方不予理会。据称,美国正准备通过提供关税豁免作为筹码,诱使各国减少与中国的贸易往来。知情人士表示,如果华盛顿能够展现出尊重、保持一致性,并指定一位得到唐纳德·特朗普支持的负责人,北京愿意进行讨论。围绕总统关税政策的恐慌情绪在美国引发了抢购潮,消费者纷纷抢购汽车、电子产品和家电等大件商品。2025 年 4 月 16日更新:最新白宫消息,因中国上周作出反制,将美国进口商品的关税从 84% 提高至 125%,中国进口美国商品的关税提高至 245%。2025 年 4 月 14 日更新:特朗普当地时间 4 月 13 日(周日)表示,下周将宣布半导体关税税率,半导体关税将在不久的将来生效。2025 年 4 月 12 日更新: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星期五(4月11日)晚间发布豁免对等关税的产品清单,涵盖智能手机、个人电脑、硬盘、电脑处理器、记忆卡等不在美国生产的电子产品,若要在美国制造这些产品,设立生产线须耗时数年;用于生产半导体的设备也豁免对等关税。根据最新政策,符合美国《协调关税税则》中指定分类号码的产品可享受“对等关税”豁免,其中包括智能手机、路由器、部分计算机设备及电子零部件等关键技术产品。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表示,进口商在申报此类商品时需标明其豁免资格。对于4月5日后通关或提货的商品,企业需在货物放行后10日内完成相关申报更正。未结算的条目可通过“事后汇总更正”进行调整,而已结算但仍在抗议期内的条目亦可申请退税。目前尚不明确这些产品是否仍需缴纳不属于“对等关税”框架的20%税率。对此,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尚未回应相关询问,白宫方面也未立即发表评论。2025 年 4 月 11 日更新:针对昨日美国政府宣布对中国输美商品征收“对等关税”的税率进一步提高至125%,经中国国务院批准,自2025年4月12日起,调整《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关于调整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措施的公告》(税委会公告2025年第5号)规定的加征关税税率,由84%提高至125%。鉴于在目前关税水平下,美国输华商品已无市场接受可能性,如果美方后续对中国输美商品继续加征关税,中方将不予理会。2025 年 4 月 10 日更新:特朗普称,由于中国“对世界市场缺乏尊重”,他决定把对华对等关税税率从84%提高至125%。再加上3月4日起已生效的20%关税,特朗普政府至今对中国商品加征的关税税率总计145%。中国商务部发言人4月10日表示,中国与美国谈判的大门仍然敞开,但对话必须在相互尊重和平等的基础上进行。他重申,若美国执意打贸易战,中方将“奉陪到底”。世界贸易组织估计,中美贸易局势或导致两国之间的商品贸易锐减80%;若全球经济分化为中美两大阵营,可能导致全球实际国内生产总值长期萎缩近7%。另外,根据白宫4月9日对特朗普所谓“互惠关税”的修改,自5月2日起,美国将对价值不超过800美元的进口货物征收其价值的120%关税,高于此前计划中规定的90%从价税。并将对5月2日至6月1日期间入境的邮政商品每件收取100美元的费用,而非之前计划的75美元。自6月1日起入境的包裹,每件费用将提高至200美元,而此前公布的费用为150美元。2025 年 4 月 9 日更新:特朗普对数十个国家征收的“对等关税”于周三美国东部时间凌晨12时01分正式生效。尽管多个受影响国家积极释出谈判信号,但特朗普政府仍未暂缓该措施。 中国对美国出口的商品将面临 104% 的净关税。这一巨额新关税税率包括之前征收的20%关税、34%的额外关税以及特朗普周二晚间签署的最后一刻增加的 50%关税。中国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4月9日发布公告,批评美国升级对华关税的做法是错上加错,严重侵犯中国正当权益,严重损害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经中国国务院批准,自星期四4月10日12时01分起,调整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措施,加征关税税率由34%提高至84%。在对近60个国家的高额关税仅生效数小时后,特朗普总统便宣布对除中国之外的所有贸易伙伴实行为期90天的国家间互惠关税暂停期,并再次提高了对中国所有出口至美国商品的对等关税至125%。特朗普在Truth Social上发帖称,他已授权“90天暂停期”,在此期间,所有其他国家间互惠关税将恢复为2025年4月5日生效的10%统一基准税率。另外,白宫最新于当地时间4月8日宣布,将中国内地和香港的小包裹征税额提高至原来的3倍,从货值的30%增加到90%;进口商需缴纳关税为货值的90%或75美元(约582港元),并在6月1日后提高至150美元(约1165港元),理由是中国政府实施了报复性关税。2025 年 4 月 7 日更新:美国总统特朗普警告,如果中国不在4月8日前撤销对美国征收34%的反制关税,美方从4月9日起对中国再额外加征50%关税。若特朗普最新警告的关税生效,美国对中国征收的关税总额将会达到104%。2025 年 4 月 4 日更新: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CBP)最新发布的通知(CSMS #64649265)对于2025年4月5日生效的互惠关税豁免规则进行了详细说明。企业可在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的情况下申请10%互惠关税的豁免:▷ 出发日期:商品必须在2025年4月5日凌晨12:01(美东时间)前已装船,并处于最终运输方式的在途状态。▷ 到达/入境日期:商品必须在2025年4月5日凌晨12:01至2025年5月27日凌晨12:01(美东时间)之间完成入境清关或从仓库提货。注意: 若商品在2025年4月5日之前离开起运地,但未能在2025年5月27日之前抵达美国,则仍需缴纳额外的10%关税。CBP设定这一截止日期是为了“防止滥用豁免政策”企业可在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的情况下申请10%互惠关税的豁免:▷ 10% IEEPA互惠关税可申请退税。▷ 但此前公布的IEEPA芬太尼关税或第232条款关税(钢铁和铝产品)不适用退税政策。分析: 若公司进口受10% IEEPA 互惠关税影响的商品,同时也从美国出口商品,请务必利用这一退税政策。此次关税豁免为企业提供了短期缓冲时间,但关键在于严格遵守时间节点,否则将面临额外税负。
新闻图片1651
农业农村部部署2025年动物疫病防控及检疫监督工作
4 月 10 日,农业农村部召开 2025 年动物疫病防控及检疫监督工作会,分析研判形势,部署重点任务。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治礼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指出,去年以来,各级动物疫控和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扎实落实农业农村部党组工作要求,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的底线,主要动物疫病监测净化、动物检疫智慧监管、畜禽屠宰技术支撑取得积极成效,为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会议强调,各级动物疫控和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农业农村厅局长会议精神,立足主责主业履职尽责,合力提升兽医工作整体效能。会议要求,要抓好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监测预警、应急处置、净化和区域化管理,积极稳妥推进强制免疫“先打后补”改革。切实落实动物检疫制度,加快推进智慧监管,加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推动实施生猪屠宰质量管理规范,强化风险监测和牛羊禽屠宰管理。全力防控重大动物疫病、重点人畜共患病和外来动物疫病,强化常见多发病防控技术指导,努力开创动物疫病防控与检疫监督工作新局面,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有关负责同志,各省份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动物疫控、动物卫生监督及 7 省份屠宰技术支撑机构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新闻图片1654
豆粕期货受关税影响大幅上涨 生猪养殖成本或承压
豆粕作为重要的农产品期货品种,其价格波动一直备受关注。近日受美国关税政策影响, 4 月 8 日豆粕期货大幅上涨,主力 2509 合约报收 3164 元 / 吨,涨幅达 3.53%,期货价格刷新 8 个月高位。随着期货价格上涨,豆粕期货持仓量大幅增加 28 万手。作为全球三大主要大豆生产国之一,美国近期掀起的所谓“对等关税”风波,对豆粕价格形成直接影响。在我国宣布对美产品追加关税后,清明假期过后,部分地区豆粕价格一度存在高价现货成交情况。“清明节后归来,担忧情绪逐步释放,但现货价格整体高位回落,成交心态跟随放缓。由于区域现货供应情况不同,国内区域现货价格出现涨势分化。涨幅最为明显的集中在华北及东北地区,华南地区涨幅最弱。”卓创豆粕分析师王汝文表示,从工厂库存数据来看,国内重点油厂原料大豆库存止跌回升,成品豆粕库存明显回落。原料大豆及成品豆粕相互衔接过渡,使得市场并未出现明显的供应缺口。因此,关税变化预期下,国内豆粕市场自身供需面对现货价格涨幅进一步修正,节后价格呈现出先涨后跌走势。我的钢铁网分析师方平则表示,从进口总量来看,近几年中国进口大豆总量仍呈现小幅增长态势,但从美国进口的大豆量逐年下滑。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 2024 年中国大豆进口总量 10503.54 万吨, 2023 年同期为 9895.74 万吨,同比增加 607.79 万吨,增幅 6.14%。她认为,目前国内豆粕现货价格仍处于低价区间。2025 年一季度豆粕现货走势呈现先涨后跌态势,截至清明节前 4 月 3 日,不少区域现货价格在 3000 元 / 吨附近徘徊。王汝文也认为,短期内关税变化主要对市场担忧情绪带来较强的扰动,但 4 月至 5 月原料到港量充足以及担忧情绪充分交易后,豆粕现货价格面临回调风险。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随着养殖行业规模的增长,养殖产业链的需求变化也会对豆粕价格涨跌产生影响。鉴于豆粕是重要的饲料原料,当养殖业繁荣,对豆粕的需求旺盛时,豆粕价格可能上涨,与大豆的价格差异可能缩小甚至出现倒挂。反之,养殖行业低迷,需求减少,豆粕价格可能下跌,与大豆价格差异扩大。随着豆粕期货持续波动,其接下来的影响因素也是外界关注的焦点。对此,创元期货研究院分析师赵玉表示,从政策端看,中美贸易关系仍是豆粕市场的关注焦点,具有较大不确定性。从基本面角度看,美豆播种季即将到来,美豆产区的降水及土壤湿度情况,将直接决定美豆是否具备因天气因素引发市场炒作的可能性。此外,巴西大豆的出口报价也将直接影响盘面豆粕的成本估值,需持续追踪。南华期货农产品分析师周昱宇表示,当前美国关税预期不断扰动远月供应,与此同时,新一季美国大豆的种植规模、产区气候等实际情况,将对美国大豆期货价格后期走势产生较大影响。美国关税政策将会导致新一季美国大豆出口受限,对美国农场主极为不利。此外,国内大豆产量占比 15% — 20%,近些年随着种植补贴政策施行,产量处于不断提升趋势。针对豆粕期货后期走势,赵玉表示,由于继续加征美豆关税这一举措,对豆粕近端实质性影响有限,当市场情绪消散后,近月合约仍有冲高回落风险。而远月合约(四季度)利多预期难证伪,下一年度美豆种植面积预计减少带来的全球大豆供应收紧、叠加下半年巴西豆出口压力减轻后有提价优势,四季度全球豆系价格重心大概率抬升。从策略来看,基于全球大豆市场以及国内豆粕均属于近弱远强,推荐豆粕期货 2505 — 2509 合约及 2507 — 2509 合约反套。周昱宇表示,此次关税加征对大豆和豆粕市场的影响体现为“短期波动、长期趋稳”。尽管中国后续对于美国大豆进口量可能大幅下降,但中国通过多元化进口、国内抛储及产业链调整,有望有效化解供应风险。豆粕价格在政策预期和南美丰产的双向作用下,或将呈现“先扬后抑”的走势,整体对终端消费的影响有限。未来需关注北美天气、中美谈判进展及国内政策落地情况。对生猪养殖有何影响?“若饲料原料价格攀升将会使生猪养殖成本大幅上升,养殖户为缓解成本压力或会采取减少补栏等措施,但挺价心态又对生猪价格起到一定支撑作用,在此情形下,生猪市场供应与价格或将出现波动,后续政策调控与行业整合趋势值得关注。”谈及关税风波对生猪市场的影响,我的钢铁网分析师王艺霖表示,我国猪肉自给率超过 95%,国际市场对国内猪肉价格的直接影响相对有限,主要是通过饲料原料价格波动来传导影响。“从原产于美国的猪肉进口成本角度看,冷冻猪肉的基础进口关税为 12%, 2025 年 4 月 10 日后,累计加征到 44% 关税,合计累计税率达 56%;另外需要叠加缴纳 9% 的增值税,这意味着进口成本提升明显。因此 4 月 10 日之后到港的美国产品,在成本支撑下贸易商多抬价销售,且抬价幅度较大,部分产品涨幅在 500 元 / 吨至 2000 元 / 吨,这进而带动进口贸易商对现存美国产品产生惜售情绪,跟涨销售现货产品。”卓创肉类行业分析师李素杰称。她认为,从国内猪肉供应角度看, 2024 年以来能繁母猪存栏量不断增加,根据生猪的生长周期推算, 2025 年国内猪肉供应整体充裕,在终端需求难有明显好转的情况下,国产猪肉市场或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进口猪肉需求或较弱。同时,随着国内生猪价格下滑,国产鲜品及冻品分割品价格或存下降可能,这意味着进口猪肉价格或被削弱。
新闻图片1671
马来西亚政府砍伐1000棵非法种植的榴莲树 引发农民抗议
最近几天, 马来西亚政府砍伐了1000多棵榴莲树,声称这些树是在国家控制的土地上非法种植的,但当地农民提出抗议。4月8日,主要种植榴莲州彭亨县的当局开始砍伐200棵树,从而摧毁榴莲果园。在三天之内,1000多棵树被砍伐。许多树木已经种植了几十年,包括那些昂贵的猫山王品种的树木。据《新海峡时报》报道,破坏是政府打击非法土地使用运动的一部分。据国家法律顾问Datuk Seri Saiful Edris Zainuddin称,这些树木位于被非法占用的土地上,不受任何法院命令的保护。“那些未经许可侵占国有土地的人没有合法权利。据马来西亚国有新闻机构Bernama报道,他说:“州政府有权采取行动,也准备在法庭上面对任何法律挑战。” 当地媒体的报道显示,为了保护榴莲树,市民用横幅阻止当局进入农场。拯救猫山王联盟声称,去年5月的法院命令阻止政府拆除农场。联盟主席兼国会议员周宇辉上周表示,农民法律团队已经向彭亨政府发出了一封正式信函,要求立即停止砍伐树木,以防止对果园造成进一步破坏。他说,农民花了30-40年时间培育树木,却在几分钟内就看到树木被砍倒。尽管有抗议,但政府坚持其立场,即没有违反法院命令,并有权在其控制的200公顷土地上砍伐树木。据《南华早报》报道, 2022年马来西亚出口了价值11.4亿令吉(2.58亿美元)的榴莲,其最大买家中国推动了需求。去年,马来西亚与北京达成协议,允许出口新鲜榴莲,此前仅限于冷冻榴莲,出口量激增。
新闻图片1661
美国新关税政策推高鱼类进口成本 影响全球海鲜供应链
来自SeafoodMedia消息,美国对海产品进口的新关税提高了成本,挑战了阿拉斯加的海鲜供应链,加剧了全球贸易竞争。根据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USCBP)的一份公告,在唐纳德·特朗普总统宣布对外国商品征收新关税之后,美国鱼类和海鲜进口商获得了一个短暂的宽限期,可以在5月27日之前免税进口产品。对于部分原产于美国的商品给予了特殊考虑,对于由美国船队捕捞但在海外加工的海鲜而言可能意义重大。不过,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尚未就如何计算这部分价值提供详细指导。美国农业部的数据,美国仍然严重依赖进口鱼类:仅2023年,海鲜进口总额就达253亿美元,该行业的贸易逆差高达203亿美元。阿拉斯加大部分狭鳕和鲑鱼在运往中国加工后再重新运回美国。“双重关税”--对出口到中国和从中国再进口的产品征税,将推高生产成本,导致消费者价格上涨,并可能抑制需求,并刺激阿拉斯加国内加工业。阿拉斯加野生鲑鱼已经面临来自苏格兰、挪威和智利养殖鲑鱼的价格压力,这些国家也在青岛、大连和烟台等中国城市加工鱼类,这些产品面临的关税较低,通常比阿拉斯加的产品更实惠。分析人士还预计,美国海鲜关税的提高可能会使中国消费者的偏好转向俄罗斯和挪威的产品,这两个国家都有望在中国竞争日益激烈的海鲜市场中占据更大份额。(此信息截止4月15日)
新闻图片1643
加拿大BC省开放式鲑鱼养殖场附近病原体含量高出四倍
太平洋鲑鱼基金会和温哥华岛北部三个原住民部落领导的一项新研究表明,在活跃的开放式鲑鱼养殖场附近采集的水中,对野生鲑鱼有害的病原体含量比在非活跃鲑鱼养殖场附近采集的样本高出四倍。这项研究发表在同行评审期刊《科学报告》上,通过检测环境 DNA 来确定此前已证实对野生鲑鱼有害的细菌、真菌和病毒的水平。太平洋鲑鱼基金会表示,研究人员从温哥华岛北部附近的布劳顿群岛周围地区收集了样本,其中包括活跃和非活跃的开放式鲑鱼养殖场。该基金会研究员埃米利亚诺·迪西科 (Emiliano Di Cicco) 表示:“这让我们确信,鲑鱼养殖场确实能够控制和扩增病原体,从而影响该地区的野生鲑鱼。” “我们坚决主张将养殖场移出水域,采用封闭的围堵措施或任何类型的围堵措施,以保护野生鱼类免受养殖场废水的污染。” 迪西科说,在包括气候变化在内的所有影响鲑鱼种群的因素中,开放式鲑鱼养殖场是较容易消除的风险之一。开放式大西洋鲑鱼养殖场是 BC 省许多沿海社区中备受争议的话题。一些沿海原住民和环保组织反对开放式渔网养殖鲑鱼,称其与将疾病传播给野生鲑鱼有关。太平洋鲑鱼基金会表示,奇努克鲑鱼尤其容易感染开放式渔网养殖场中发现的病原体,因为奇努克鲑鱼在出生后的第一年生活在沿海海湾和水湾中,因此更容易受到感染。但卑诗省鲑鱼养殖协会表示,如果不再允许开放式网养鲑鱼,该省可能会损失高达 11.7 亿美元的经济活动和 4,560 个全职工作岗位。该协会强烈谴责这项最新研究,称其结果高估了病原体对野生鲑鱼造成危害的风险。加里·马蒂 (Gary Marty) 是 一位独立的高级鱼类病理学顾问,曾与该协会和省政府签订了合同,他表示,所有动物种群都会患病。玛丽告诉加拿大广播公司新闻:“动物较多的地方,疾病就会比动物较少的地方多。” “我们这里也有野生鲑鱼,有时数量达数百万,这些野生鲑鱼附近很可能有很多疾病。” 开放式鲑鱼养殖场及其背后的科学依据长期以来一直是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争论的焦点。 马蒂说,鲑鱼养殖场附近的野生鲑鱼种群趋势与未接触过鲑鱼的种群趋势差别不大。该协会在一份书面声明中表示,这项研究显示出“不一致和数据完整性问题”。纳姆吉斯第一民族的世袭酋长欧内斯特·阿尔弗雷德 (Ernest Alfred) 对此表示不同意,纳姆吉斯第一民族是布劳顿水产养殖转型倡议的三个成员之一。阿尔弗雷德说,自从两年前布劳顿群岛周围的大部分开放式鲑鱼养殖场关闭以来,鲑鱼数量已经回升。他告诉加拿大广播公司新闻:“我们看到各地的海豹数量急剧回升,这将对整个沿海地区造成影响。我们早就知道了。我们说过,如果拆除这些养殖场,就会发生这种情况。” 阿尔弗雷德说,在看到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沿海鲑鱼数量的下降,以及业界和政府反复表示没有足够的数据支持关闭鲑鱼场后,纳姆吉斯人被迫参与这项研究。
新闻图片1623
美国海关对阿拉斯加返销鱼类产品实行逐案审查关税政策
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CBP)近日表示,针对运往中国加工后返销美国的国产鱼类产品,将采取“逐案审查”方式决定是否给予部分关税豁免。这一政策使价值数亿美元的阿拉斯加鳕鱼、比目鱼和鲑鱼等产品的贸易前景充满变数,部分供应商已报告贸易量下滑。CBP此前发布的指引规定,若进口商品中美国原产成分价值占比超过20%,则关税计算时可扣除该部分价值。然而,当被问及该政策如何适用于阿拉斯加去头去内脏(H&G)鱼类产品——这些产品在中国加工成鱼片或深加工产品后返销美国——CBP的回应仍不明确。CBP发言人表示:“我们将进行逐案审查,并建议进口商如有疑问,需向该机构提交具体申请”。这一表态意味着企业无法提前预判关税成本,增加了贸易的不确定性。CBP在判定产品原产地时,采用“实质性转变”标准,即产品是否因加工而改变名称、特征或用途。发言人明确表示,在中国对美国原产鱼类进行切片加工属于“实质性转变”,因此返销的鱼片将被视为中国产品,可能面临针对中国的附加关税。然而,对于HTSUS税号9903.01.34(适用于部分中国进口商品)是否适用于此类返销鱼片,CBP表示仍需进一步研究。这一模糊表述让贸易商难以制定长期策略。由于政策不明朗,部分企业已减少相关贸易,尽管仍有供应商维持销售。阿拉斯加海产市场高度依赖中国加工能力,若返销关税问题无法解决,可能影响整个供应链。行业人士呼吁CBP尽快出台清晰指引,否则美国本土渔业出口及加工产业链可能面临长期挑战。目前,进口商只能通过个案申请寻求确定性,但这一过程的效率和透明度仍存疑问。随着中美贸易政策的持续调整,阿拉斯加海产行业的未来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国海关的最终裁定。
新闻图片1621
美将对在中国加工后返销美国的水产品实行
近日,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CBP)发布最新表态,针对 运往中国加工后返销美国的阿拉斯加鱼类产品, 将采取“逐案审查”模式,决定是否适用部分关税减免。CBP表示,虽然当前指引规定: 若进口商品中美国原产成分的价值占比超过20%,则可以在计算关税时扣除这一部分,但对这一原则如何具体适用于阿拉斯加 去头去内脏(H&G)鱼类 经中国加工返销的产品,仍无明确信息。更关键的是, CBP在 产品原产地认定 方面明确指出,只要产品经过“实质性转变”——即在名称、特征或用途上发生改变,如 将H&G鱼切片成鱼片 或进行深加工,即视为中国产品,可能适用高达145%的对中附加关税。CBP发言人进一步指出,针对是否适用于HTSUS税号9903.01.34(该税号涵盖部分需额外征税的中国进口商品),目前仍需“进一步研究”, 无法明确回复企业是否能够享受豁免待遇。由于缺乏明确指引,部分供应商已经主动减少对华加工业务,或暂停返销计划。虽然仍有企业维持现有模式,但业内普遍反映, 贸易预判困难,成本核算变得不可控,影响中长期采购与出口规划。阿拉斯加是美国最重要的海产产区之一,其 鳕鱼、比目鱼、野生三文鱼等优质冷水鱼类 在全球市场广受欢迎。但由于美国本土加工能力有限,长期依赖中国完成切片、去骨、包装等工艺环节,再返销美国及其他市场。目前,CBP仅建议企业“如有疑问,提交逐案申请”,意味着所有返销项目都要进行个别审查,无疑加重了企业的行政负担,也造成审批效率低下。有美国水产商表示: “ 我们无法为每一批次都去赌一个‘或许能豁免’的结果,这样无法建立可持续的业务模型。” 中国业内人士则指出:“这一政策调整并非只影响中国,还可能间接削弱美国渔业出口优势, 希望中美能通过对话机制推动政策明朗化, 为两国海产产业合作留下空间。”
中国海关进口信息
中国海关进口情况
进口量(万吨)
进口额(亿元)
均价(元/公斤)
2025年2月 最新进口情况
总进口量(万吨)
8.96
环比变化: -26.54%
总进口额(亿元)
32.9
环比变化: -24.5%
进口均价(元/公斤)
36.7
环比变化: 2.78%